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目标任务和“一规划两方案”,一体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抓主抓重、攻坚突破,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等情况
公安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全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必修课”,坚持不懈、扎实推进、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一是强化系统谋划。立足“省会站位”,突出“省会标准”,充分借鉴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的经验做法,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特殊重要性,成立以省厅副厅长、市政府副市长、市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立朝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适时优化学习计划,充实加强专门力量,确保学习贯彻工作推动有力、措施有效、落实有序。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特别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绝对领导,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法治建设贯穿公安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进一步增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强化法治理念。严格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思想新论述,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公安工作,切实提升全警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四是强化格局构建。市局党委会多次专题安排、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公安建设,成立法治公安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一体推进包括法治公安建设在内的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法制牵头、全警抓建、协同发力的工作新格局。
(二)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情况
积极适应法治政府建设新要求,深入融入“强省会”行动战略,把法治政府建设涉及的重点任务、具体措施落实和体现到具体公安工作中,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品质治安、法治公安、满意民安”,努力成为维护社会政治安全稳定、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力军”。一是持续推进职能优化。加强“兰西”“兰银”区域警务协作,实现一体联动、高效协同。组建新闻宣传中心,公安声音更加响亮、警察故事深入人心。探索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一体运行,试点设立“中心拘留所”,实现了“警力无增长”改善下的警务运行机制倍增。深化“两统两共”思路,完成大数据分中心一期建设等19个信息化项目,创建“新型涉网类案件侦查实验室”,“智慧警务”“主动警务”实现快速发展。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群众所急所盼,深入推进“一窗办”“暖心办”、“一网办”,整合治安、交管、禁毒等警种政务服务事项,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400余万件,企业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修改完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98项事项“网上可办”,网办率达91.66%。三是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出台《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全力支撑“强省会”行动和“二次创业”。深入推进“陇剑”系列行动,破获经济案件583起,全力配合开展高风险机构化险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金融“存量”风险大幅下降。全力做好“减量控大”,落实夏冬“严管十条”,3人以上较大事故“零发生”;严格新业态管理、危爆物品监管,源头消除风险隐患,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创新旅游警务“六度机制”,“护航警官”作用凸显。
(三)健全完善依法行政、行政决策制度情况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规划两方案”的重点和关键,涉及9个方面、33类、100项任务。我们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始终做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者、推进者、保障者。一是完善执法制度体系。聚焦执法重点难点,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烟花爆竹违法、规范取保候审等方面制定执法指引,确保每一项执法工作都有法可依、于法有据。制定《兰州市公安机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工作规定》,确保制定制度合法、合理、科学。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执法公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完善案件主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用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二是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公安执法责任体系改革和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全市288名法制监督员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五级把关”执法监督体系更加全面规范。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全面落实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常态化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优劣质案件评查工作,公安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三是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作为执法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执法规范化的重大工程,推进市区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倾力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基地和执法监督管理中枢,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市11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使用,永登县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特别是法治公安建设的应有之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公安机关聚焦思想认识、制度执行、责任落实等领域方面,以思想“破冰”引领行为“突围”,综合施策、靶向攻坚,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是提升执法能力。加强全警法治专业素养的培训、培育,塑造全警的法治素养、法治精神,提升全警的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真正做到准确理解和领会法律法规,准确理解和把握刑事司法政策和打击重点,准确区分和明确罪与非罪界限,始终保持法律适用的正确性。二是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证据标准指引体系,加强常见罪名证据标准、指引编制工作,努力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先后制定出台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办案参考》《办理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类案件相关意见》《关于加强取保候审案件监督工作的具体意见》《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法律适用指南》等6个执法指引,为基层一线民警执法办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指导支撑。三是强化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目标导向,部署开展执法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提升执法水平。聚焦2021年以来刑事案件办理方面存在的“11个问题”、行政案件办理方面存在的“7个问题”,扎实开展刑事案件立而不查、违规取保、保而不侦和行政案件不依法及时受理、行政处罚明显不公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摸底排查、开展交叉检查,坚决纠治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五)依法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情况
充分发挥公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坚决扛起“打头阵、当主攻、做先锋”使命担当,对标省市两级方案中涉及公安机关的任务,全方位推进落实。一是深化专项打击。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对电诈、拐卖、“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共打掉黑恶团伙8个,刑事案件破案率达近年最高,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二是深化矛盾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源头稳控措施和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全面排查梳理各类不稳定因素。加强“驻所调解室”建设,争创“无命案”派出所、“零命案”区县。持续加大劳资债务、家庭邻里、婚恋瓜葛等化解力度,严防发生“民转刑”“刑转命”。三是深化源头治理。依托“社工委”机制,推进社区警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助力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群防群治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包案、接诉即办、盯办督办等机制,推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实现公安信访“事心双解”。
(六)规范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情况
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等各个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和积极性,全面建立优势互补、监督有力、富有实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一是强化内部权力制约。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优化职能配置分工,着力推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和相互制衡,真正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人民监督。二是加强内部层级监督。完善层级监督、专门监督,优化监督方式,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主动监督与受理举报投诉相结合、定期督导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着力增强监督实效。三是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大力推行问责制度化、规范化,明确问责范围程序,着力增强问责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构建完善“12345”治警新体系,建立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谈话制度。
(七)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情况
法治政府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要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有力保障,更是推进兰州公安现代化的有效机遇。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厉行法治,强化保障支撑,全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将法治公安建设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之一,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年终述职内容。建立健全法治公安专项督导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二是强化科技保障。聚焦问题导向、减负增效、过程控制、科技赋能、数据共享,加强执法要素数字化建设,打造最强“法治大脑”。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制度,强化政法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应用,纵深推进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实现对案件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回溯监督管理。三是强化能力保障。坚持实战化要求、战斗力标准,贯穿到法治公安建设全过程,强化全警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和公安法治人才建设,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全覆盖的法制练兵比武竞赛,构建训、考、战一体化的执法实战训练体系。探索建立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同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相挂钩的制度机制,倡导岗位成才、履职建功,全面提升民警的整体素质,打造过硬公安队伍。
二、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多,要求也高。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形势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学深悟透还有差距。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的掌握还不够全面系统深入,对法治政府建设新情况认识还不到位、研究不细致,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重视学法、努力学法,但存在为学而学的倾向。
二是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需提升。坚持依法执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但在用法治思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方面还有不足,法治政府示范项目创建缺乏特色亮点。特别在涉稳、涉访、涉网等问题处置上,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源头化解还有欠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还需深化,服务企业、便利群众还有提升空间。
三是执法能力素养还需提升。虽然注重法治建设,经常性开展法治培训、法治练兵、比武竞赛等活动,但仍有少数民警法治意识不强,“执法寻租”“逐利执法”等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是执法信息化水平还需提高。科技信息化含量明显偏低,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不多、支撑作用欠佳,科技应用能力明显不足。
三、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重点从“四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持续强化法治思维。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深邃政理、法理、学理,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寻突破。把学法作为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融入日常、化为经常、习以为常,认真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学思践悟。
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强省会”行动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守好守牢平安底线;紧盯执法问题,全力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常态复盘检视、积极探索攻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和道路安全环境,推出更多“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等便民惠企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三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守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持续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健全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和执法责任体系,切实当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社会主义法治的捍卫者。
四是加强法治基础保障。持续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有效提升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效能。注重法治人才培养,健全完善全警学法用法机制,深入开展实战大练兵,着力培育一批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